社團法人彰化縣田尾休閒農業協會


地方特色報導-海豐崙的韭菜田

海豐崙位於田尾鄉西邊高速公路旁,早年是一個擁有豐富農業資源與具客家文化的聚落。雖海豐崙的客家子孫佔多數,但隨世代演進,除了三合院建築及三山國王的信仰仍有著客家特徵外,傳統習俗與語言已然式微。2023年11月,協會透過擾動效應成功舉辦了「迎賓之夜」,活動以客家花布和韭菜意象為裝飾,巧妙呈現地方文化與農業特色。如今,我們將延續這次契機,進一步探索海豐崙的農村特色文化,讓更多人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深厚人文底蘊與農業魅力。

「海豐崙」這個地名源於早期地勢較高的「崙仔」,加上鄰近濁水溪沖積平原,土地肥沃,適合農作發展,特別是韭菜的種植乃是海豐崙除了菊花之外的大宗農產品。

深入研究台灣韭菜的分布:

台灣韭菜的種植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區,因為這些地區擁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日照及適合韭菜生長的氣候條件。

  • 彰化縣田尾鄉:台灣最大的韭菜產地,特別以海豐崙地區最為知名。
  • 雲林縣斗南鎮:與彰化田尾齊名,韭黃與韭菜花的主要產區。
  • 台南市善化區、學甲區:主要生產韭菜花,供應南部市場。
  • 高雄市美濃區:客家聚落常見的自家栽培作物,供應當地客家料理。

韭菜是屬百合科多年草本植物,有著特殊的香味,是料理中非常重要的配角。

栽培一般可分種子與分株繁殖,之前農夫們大多自行留種,易導致植株整齊度不一、穩定性不佳等問題;若以分株進行栽培,則易有生長勢弱化及分蘗葉鞘越來越細等情形發生。

有鑑於此,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自106年起在田間選拔優良變異單株並進行純化選育,選拔出具高產、質地軟嫩、栽培穩定性佳、耐收割及葉形較傳統栽培種寬等特性,並且深具商業生產潛力之優質韭菜新品系臺中選1號(TCS341)。第二三段內容出自於農傳媒。

蕭文勇先生與其韭菜田

說起韭菜就不得不提[韮菜蕭農產行]及[嶸言農產行]。兩家農產行經營者互為兄弟,在海豐崙的種植面積,為當地農業生態和社會經濟產生影響力。廣闊的韭菜種植面積不僅提高了海豐崙在韭菜生產上的產能與知名度,也為農村帶來穩定的就業機會和產業連結效益。


蕭文勇先生[嶸言農產行]經營者,
蕭先生相當支持當地農業教育。在陸豐國小農業教育推廣上多次透過韭菜種植相關活動,將農業知識帶入校園,讓學生理解在地農業特色與耕作文化,增強地方認同感,也應該是食農教育倡議之初最早的行動啟蒙者。

因為[韮菜蕭農產行]及[嶸言農產行]及其他業者的努力讓海豐崙自然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農村產業文化,三家五戶都有挑韭菜作為副業的傳統景象。韭菜種植是地方農業的核心,許多居民勤奮的婦女會在空閒時投入挑選與整理韭菜的工作,這不僅為家庭增加收入,也深化了社區的農業產業鏈。

挑韭菜這項副業,不僅體現海豐崙勤勞務實的精神,也強化了村落的集體認同。鄰里之間常在挑韭菜時聚集一堂,邊工作邊交流,形成了濃厚的人情味與社會連結。這種以韭菜為中心的副業模式,逐漸累積出地方在韭菜產業上的技術優勢,讓海豐崙韭菜不僅產量豐富,品質也相當穩定,進而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左為蕭立嶸先生,中為蕭文勇先生

第三代蕭立嶸先生正在逐步接棒經營中。韭菜產業的傳承正逐漸吸引一批年輕的耕作及經營者,他們結合現代農業技術,帶動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這些年輕世代不僅繼承了上一代的耕作經驗,更勇於探索創新,為海豐崙的韭菜產業開創新的可能性。

今天非常開心我們對農村文化的再發掘與推廣抱持著一致的共識:年輕經營者不僅專注於提升農業經濟,更認同將農村文化與農業觀光結合。他們將設計出韭菜產業介紹、採收體驗、農場食農體驗等多元活動,讓外地遊客深入海豐崙,親身感受韭菜產業的獨特魅力與濃厚的地方人情味,並推動文化與產業的雙向共榮發展。

協會戮力將韭菜產業與食農教育的結合方式:

  1. 田間體驗與實作學習
    接下來協會的遊程中將組織遊客參與韭菜種植、採收、挑選等過程,讓他們親身感受農業生產的辛勞與韭菜的生長循環,提升對食物來源的理解與珍惜。

  2. 從田地到餐桌的教育
    將韭菜融入課程或農場活動,教授如何將新鮮韭菜製作成地方特色料理,如韭菜盒子、韭菜煎餅等,讓體驗者學習食材運用與健康飲食概念。

  3. 農業環境意識
    期望未來能透過韭菜友善農法有機耕作示範傳遞土壤保育生態重要性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