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彰化縣田尾休閒農業協會


藏在巷尾的風景,叫莉園

作者:

分類:
左1為園主王進賢先生.右2是協會監事林文昭先生

恰逢其時的再會~
這次來訪,剛好與2022年那場拜訪相距整整三年——當時是由巫鴻澤榮譽理事長帶路,如今,換我親自走進莉園,成了串起這段關係的延續者。園主笑說,這幾年來,歷經三位理事長輪番登門,每一次間隔一年或兩年不等,彷彿花開有期、人來有時,彼此的節奏總能在某個節點再次交會。

園區入口

沿著靜巷一路走入,車聲逐漸遠去,連空氣也靜了下來。園區藏在巷底,像是被刻意藏起來的風景,柳暗花明之後,是一座時間感厚重的盆栽世界。

兩年一會,園景有聲~
這次踏入莉園,可看出園子的氣場比兩年前更厚實。每一盆植栽都有它的重量與姿態,排列之間不擁擠,卻處處是故事。時間在這裡留下了痕跡,不張揚,卻無聲有力,看得出來是花了心血整理的,裏頭的樹種有西印度櫻桃、真柏、角梅、晶鑽、蘭嶼羅漢松等,各個含金。

就在我穿梭園中細看盆栽時,女主人從樹叢間笑著摘下幾顆熟透的樹葡萄放進我掌心。她說:「這個園子啊,就是我們的休閒又是玩樂的場所。」語氣輕鬆,像說著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那一刻我突然懂了——這裡不只是展示植物的場域,更是生活的延伸。

「田尾式」的生活氣味~
園區裡有一間簡單搭建的招待所,隨興的石桌、石椅,隨時有熟客與老朋友來這裡談天說地,這裡沒有都市的招待禮儀,但有一種「來就坐、泡茶就聊」的親切,一種純粹、不強求、不裝飾,卻有情有味的鄉下待客方式。

中間站者是女主人花媽

花媽,一位用心過日子的女主人~

園裡的許多細節,都藏著花媽的身影。她總是默默打理著園區、照料盆栽,當天為我們遞上溫茶、端來一盤剛蒸好的台農57號地瓜。外皮冒著熱氣,撥開後是金黃鬆軟的內裡,甜度自然、不過膩,入口的瞬間就能感受到一種久違的純樸滋味。

花媽勤奮,卻不僅僅忙於園務。園外,她也是社區裡熱心公益的範本—參與鄰里長者活動總是義不容辭。園區也收養了多隻流浪狗,餵食、清理,樣樣不假他人。花媽,就像這座園子一樣:不張揚、不喧鬧,卻始終以自己的節奏,認真過每一日,溫柔地照顧著植物、動物,還有人心。

匠人精神的盆栽範本~
這株真柏立於園區的中心點,枝幹翻轉扭曲、老皮斑駁,自有一種蒼勁之美。枝條交錯盤旋,線條如墨畫般精緻,顯得既有張力又極其內斂。靜靜欣賞不是「好看」而已,而是一株被一刀一剪、一年一年雕琢出來的生命體。現場細細體會倒像是主人個性的定錨。

園區中心的這一處平坦空曠區域可以發揮許多的可能,給予小編很多的想像空間,例如協會活動的戶外音樂會或小型演出,農藝市集或手作市集或是季節性主題活動。待園主對活動的參與情況有更具體的評估或需求時,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優化或細化。

一盆極具戲劇張力的老樹盆栽~
這盆老西印度櫻桃呈現強烈的姿態對比——右側主幹蒼勁枯曲,幾近無葉,卻仍堅韌地向上延展;左側則新葉茂盛、枝條張揚,呈現出「枯榮並存」的生命力美學。

一場時間與技巧的修鍊~
在這座園子裡,有幾盆特別的西印度櫻桃——它看似是一棵樹,實則由多棵獨立的樹苗栽種、扶持而成。經過多年的照顧,它們的根系逐漸交融、枝幹互相依靠,如今已難以分辨哪一枝原屬哪棵。

園主幽默的說,這是他與植物長時間相處下的「默契創作」。每一枝的走向、每一次修剪,都要考量彼此的平衡與長勢,像是在調和三種性格,讓它們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

這棵巨大的九重葛盆栽,有著一種奔放中帶著精緻的美感,哪怕只是栽種在一方陶盆中,也能綻放出讓人駐足的色彩與姿態。

火種初燃,夢想正暖~

沿著蜿蜒小徑緩緩走入,綠意漸深,這一株老芭樂樹依然靜靜佇立,只是枝繁葉茂勝於過往。枝葉舒展如傘,濃蔭下灑落斑斕日影。這裡,是園區裡一處不經意的角落,卻也最適合停下腳步。

或許幾張藤編椅、一本書或一杯涼茶,隨便一坐,或許是午後最美的風景。偶爾幾顆成熟的芭樂垂掛枝頭,散發淡淡果香。

園主懷抱著對休閒產業的遠景與熱情,對園區都有自己的規劃藍圖。我們今天來到這裡,只是輕輕點燃一個小小的火種——一個讓夢想起身、有機會成形的開始。

這片土地,有足夠的潛力,也有足夠的故事,值得被慢慢打磨與實踐。只願今年的您,不被瑣碎消磨,能把那份「想做的事」留給自己,真正落實那個屬於您與園子的休閒產業未來。

莉園小檔案 : 

園主 : 王進賢先生

地址 : 田尾鄉三豐路187號

電話 : 0932-596250

參觀園區請先預約~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