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婉真
盼呀盼,終於盼到疫情趨緩,好多人迫不及待準備大舉出外旅行,剛好長住美國的老同學返鄉探望病中的姐姐,我們請她抽空到台北相聚。
一次的午餐聚會意猶未盡,大夥決定「續攤」到中部二日遊,身為地主的我當然竭誠歡迎。
其中一位同學特別指定要到菁芳園吃飯,我更加歡迎。因為和菁芳園園主巫鴻澤先生不只是舊識,重要的是他的美麗花園每次去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動,我印象深刻的是,幾年前有一次他在閒聊中說,經營菁芳園對他來說不只是「事業」,更是一種「志業」。
當我和巫先生聯絡之後,他立即帶著協會工作人員約我先去幾處地點「踩線」,並決定參觀從事景觀工程的永信園林、經營賣場門市的合利園藝,以及和巫鴻澤一樣是在地第三代的九門園藝,外加菁芳園的午餐,一整天的田尾之旅就已經相當精彩了。
在平地建構一個療癒花園,大樹的栽植培育絕不能少,因此巫鴻澤選用大型的濕地植物落羽松。而今落羽松不但成為菁芳園的重要入口意象,更在全台興起種植落羽松熱,每年秋冬或初春,從南到北,落羽松的針葉落盡或新綠初生,都各有不一樣的美,成為許多人尋訪、拍照的首選,果然療癒效果十足。
途中他還帶我拜訪一位由福興鄉移居田尾的黃先生家,沿途也四處瀏覽疫情以來很少前往的田尾風光,像黃先生及永信園林雖然沒有經營門市生意,卻願意無私的把自家庭院開放讓訪客參觀,也常配合協會的活動,熱情歡迎到田尾參訪的遊客,讓訪客充分感受到田尾人的熱情與無私分享。
經過瘟疫的洗禮,許多店家改變經營模式,譬如菁芳園就是把原本的餐點部分更加精緻化,採取少而精的策略,也在自家土地種植各種可食用草花。因此,午餐的第一道菜就是以鮮花為主的沙拉,這是菁芳園充分利用在地特色而呈現給客人的絕佳菜色,其中一位美國回來的朋友贊不絕口,還特別要求加購一份打包帶回台北享用。兩位多次參觀過日本謙六園的朋友,看著彷彿莫內畫中的鳶尾花池塘,不住的說菁芳園比謙六園還美,說得巫鴻澤老闆不斷謙稱不敢。
最令人感動的是,大夥甫到餐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寫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61級同學會」的立牌,以及擺設幽雅的長方型西式餐桌,巫先生拿著相機幫大家拍了合照,並從中選了一張最漂亮的照片,立刻送到照相館沖洗加框後,送給每位同學帶回家作紀念。
就是這類貼心的小動作,不只讓顧客有尊榮感,也正是巫先生說的,要讓田尾成為都市人的後花園,想來就來,充分享受後花園的美麗與人情味。
我如果沒有記錯,第一次到菁芳園是二十多年前,前田尾鄕長鄭家吉帶我去的,那時的菁芳園是蘭花專賣店。鄭家吉告訴我,他們家的蘭花澆灌的,都是用逆滲透設施處理過的水,以免蘭花的葉子上有水漬影響賣相,而花房裡一年四季都開放空調,對蘭花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
相形之下,彼時還沒有節能省電的空調設施,鄉間很多人家夏天都還捨不得開冷氣,最悶熱時也只能坐在三合院正身與護龍間的轉角風口納涼。難怪他的蘭花生意奇佳,開花期特長,過年期間更是滿滿精美的大型組合蘭花盆,一盆盆準備配送到全台各地,作為最佳新春賀禮。
那時他也正在規劃菁芳園的停車場,打算開一間美美的咖啡廳,結合他的蘭花,成為複合式庭園咖啡廳。還沒開咖啡廳之前,他就用彰化縣少見的義大利illy咖啡豆沖泡待客;不久,眼看水池做好了,樹也種了,又過了很久,菁芳園才正式開始營運。
田尾早在一百多年前因為有巫家兩兄弟篤信佛教,遠赴唐山探訪名山古剎,其中弟弟巫修齊沿路收集許多花木的種子或枝條,回鄉種植,從此家家戶戶紛紛仿傚種花種樹,田尾的花卉園藝就此開始發展。巫修齊正是巫鴻澤的祖父,這是否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一段佳話?(取自菁芳園網站)
後來慢慢有方便都市人擕帶回家的草花等小盆栽上市;慢慢有外地人或返鄉青年嚐試做咖啡廳等,有別於清一色花草盆栽批發的商店;政府也開始推展諸如形象商圈等措施,更有人專做腳踏車、協力車、三輪車等的出租,田尾的美麗花鄉之名,開始成為國內旅遊的熱門觀光景點之一。
在網路上搜尋田尾公路花園的由來時,赫然發現,原來田尾早在一百多年前因為有巫家兩兄弟篤信佛教,遠赴唐山探訪名山古剎,其中弟弟巫修齊沿路收集許多花木的種子或枝條。他將這些種子或枝條帶回家播種,或接枝插土,開始繁殖,從此家家戶戶紛紛仿傚種花種樹,田尾地區也因為有了這些花卉果樹的美化,而與眾不同,並可以藉此賺錢,田尾的花卉園藝就此開始發展。
巫鴻澤在他的創園理念中說:「可惜家中並無關於他(指祖父巫修齊)的口傳歷史,文字當然更談不上,我和他並無法在時空的交會點上。身為後代的人最好的紀念祖先方式,不外延續曾經輝煌的事業而光宗耀祖。從傳承父親巫永智『永久植物園』的經營基礎,到我創建菁芳園園藝與休閒的複合經營,都充滿著創新求變的精神,那份力量必然是來自於巫修齊化在天空中的千縷微風所關照。」
位在田尾公路花園的合利園藝,把戶外賣場布置得彷如英式花園,令遊客驚艷。
一如台灣各行各業在面對時代轉變所必需迎接的挑戰,巫鴻澤在本世紀初開始規劃興建菁芳園,他說,在平地建構一個療癒花園,大樹的栽植培育絕不能少。因此他選用大型的濕地植物落羽松,有新綠、有落葉非常有季節感,大量群落的栽培,讓它產生一個安定人心的作用。而且這是在主體建築都還沒有之前就先種樹,而今落羽松不但成為菁芳園的重要入口意象,更在全台興起種植落羽松熱,每年秋冬或初春,從南到北,落羽松的針葉落盡或新綠初生,都各有不一樣的美,成為許多人尋訪、拍照的首選,果然療癒效果十足。
2021年,行政院農委會公告劃定「彰化縣田尾鄉公路花園休閒農業區」,總面積296公頃。這項公告雖然帶給田尾人相當的興奮與期待,然而,以往彰化縣也有其他地區被劃定為休閒農業區,卻由於地方參與後繼乏力,對於振興在地農業幫助有限。
巫鴻澤有感於這些「前車之鑑」,雖然和在地鄉親努力推動成立「彰化縣田尾休閒農業協會」,並被選為首屆理事長。兩年來大家戰戰兢兢,努力推動田尾的轉型,也舉辦過一些有別於過往的活動,例如每年11月舉辦的「花田祭」,雖然只舉辦兩次,而且都在疫情漫延期間,卻都得到熱烈的迴響及超高的好評,對田尾的商家而言,無異是極大的鼓勵。
例如每年彰化縣政府在溪州公園舉辦的「花在彰化」活動,今年雖說是彰化建縣三百年,感覺上溪州公園的展出有點有氣無力,整個偌大展區,只有來自田尾的休閒農業協會展場最是精彩,吸引很多人駐足拍照。
處處驚艷贊嘆的田尾之行結束前,巫鴻澤理事長交給我一項任務:希望我能以這次同學會的過程為主題,寫一篇田尾參訪觀感,我樂意之至,並對彰化故鄉的田尾鄉親有此蛻變與提昇,深感與有榮焉。
(本文同時刊載於「優傳媒電子報」)
作者簡介
陳婉真,曾擔任《中國時報》記者、美國《美麗島週刊》創辦人、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台灣產業文化觀光推展協會理事長、綠色台灣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她生於彰化縣,從小立志當新聞工作者,台灣師範大學畢業便後順利考進中國時報,仗義執言和使命必達、務實求真的精神,讓她在新聞界以犀利觀點聞名。
她在戒嚴時期挑戰禁忌,即投入政治改革,因此成為黑牢裡的政治犯,但是無畏無懼的堅持理想,不論藍綠執政,從不向威權低頭。
現在是自由撰稿人,想記錄主流媒體忽略的真實台灣故事,挖掘更多因為政權更迭而被埋沒的歷史。